书籍装帧设计知识:书籍装帧设计十议

书籍装帧设计知识:书籍装帧设计十议

平面设计宣传画册设计画册设计海报设计 包装设计手提袋设计封套设计折页设计台历设计 画册摄影设计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混沌与秩序

◆经常有那种赞赏画家的褒词:灵感一到、茅塞顿开、大笔一挥,佳作、杰作、惊世之作即兴而来,这未免是有些夸张之辞。但就画家而言,他们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感性的冲动和情感的喷发,加之日积月累的功力来创作成功的作品,画家的潇洒此一招实令设计家们羡慕不已。

◆设计家的创作过程没有画家那么浪漫。他们讲究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识的整理、精密的计算、整体的把握、工艺的运筹……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的运作。一本书的装帧虽受制于书的内容,但决非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表包装,设计家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觅寻主体旋律,铺垫节奏起伏,用知性去设置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张运用,毫厘不差的制作工艺……近似在演出一部静态的戏剧。

◆当读者阅读一本理想的装帧书籍时,不仅受感于第一瞬间刺激,而更可以长时间地品味个中意韵。从秩序有臻的理性结构中引伸出更深层更广瀚的知识源,创游一番想像空间,这就是书籍设计家重新设计信息,或者说对书的内容注入致变的意识,用设计语言进行书籍美学的再创造理念的成功之处。

◆优秀的书籍装帧家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外表到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渗透,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学会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把握,并能赋予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

绘画之感性、设计之理性,两者既体现混沌与秩序的相对性,又具互补的同一性,不过前者更强调热喷发,后者更重视冷处理罢了。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形态

◆形态,顾名思义:形,则为造型;态,即是神态。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书籍形态的塑造,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它是著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也是书籍艺术所面临的诸如更新观念,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文字转达与图像传播等一系列的新课题。

 书的形态,固有观念不难想到书的外观:六面体盛纳知识的容器。造书者们从其功能到美感,构成至今为人们所熟识的书的形态。

 中国在漫长的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书籍的形态有着很奇妙的演进。 自甲骨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记号工具始,至商代中叶,刻写在竹木简上并用带子串连起来的简策。从用丝织品、帛箔做材料,上抄文字,围中心棒卷作而成的卷轴,到纸张发明后,遂改成以一张长方型纸为单位的折叠本。后又受印度贝叶梵经的启示,将书页按序粘接起来,加以折叠,称之为经折装。五代初期,书的装订逐渐转向册叶型,至明中叶后,被谓之线装书的形态所替代,直至晚清。

◆中国自古就有图书一词。叶德群《书林清活》中曰: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尤以宋元雕刻印刷有了很大的发展后,书籍中附有各类形式插图,不仅在小说类读物,经、史、集、礼、乐、 自然科学等类书籍中均有文字和绘图的融汇贯通与相辅相成。这种以丰富版式多样化的书籍形态的创造与展示内容的充分表现和情节的延伸,以及给读者以视觉和阅读的诱导,也增添了书籍形态的表达语言。古人将书进行整体的精心构成,使书籍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示在读者而前。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示在读者

◆现代书籍已汲取西洋的做书方式,印刷装订技术已经现代化,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书籍的创造过程中研究传统、适应现代化观念;追求美感和功能二者之间完美和谐的协调,这是书籍发展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最好的证明。但当我们至今还满足于近百年来一成不变的书籍形态的永恒现状时,是否应该意识到当今信息了;变的多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以及我们的读者所生活着的经济文化环境的突变,铅字文化作为以往传播手段独霸一方的状态逐渐为视像等多元传播文化所冲击,对于当今书籍形态所存在的问题是值得当今的出版家、作家、设计家们来共同探讨的。

三、书籍装帧设计形态的二重构造

◆书籍形态的形成过程,不仅要注重其物理性书的外在构造,从书的形态的整体来看,它还应注入内在的理性构造,即内容传
达的表现力,请见诸以下简表: 

四、更新书籍装帧设计观念

◆当代书籍特征是单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结构式趋向胰岛素化学结构式的多向形传递的发展过程,这是新型书籍内在形态的变化趋势,由人类文明创造的纸、活字印刷,随之形成的文字六面体,一种知性的象征——书籍,它经过了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将知识传播给每一位读者,其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铅字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已沿袭了数千年,当然,这种传递形式在未来的年代仍要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否认,这一

铅字文化作为书的基本形态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除语言文字继续维持自身的作用外,视像的、听觉的、触感的、嗅觉的传播媒体接踵而来,当今的知识信息传递正冲破铅字文化独当一面的局面,我们的信息环境正在转变。

◆所谓胰岛素化学结构式的知识传播媒体,就是知识的横向、纵向、多向位的漫反射式的相互牵连和触类旁通。一本理想的书籍应以其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宜于读者接受以及新鲜感来吸引读者:无论是哪类学科门类的读物,都可使读书者得到超越本书的知识容量值,从阅读到体味,从感受到联想,书中的点、线、面,构成知性的智慧网。而我们目前的一些书籍形态基本上是几十年不变的千篇一律,老五号,27X26行,白纸黑字的排列模式,单一死板的叙述,无表情的粗简图解,无旁证博引的知识罗列;一句古诗古词不作译释,一件历史文物无以考证,一桩重大事件没有说明,一位名人无生辰介绍和形象出现,枯燥繁复的数字无概括易懂的图表显示;我们的百利·全书、词典、辞海,洋洋数十万、上百万文字的海洋,可怜几幅小图、几张简陋的图表,谈不上科学的编排,奇巧的构成,合理方便的检索,更谈不上全书的节奏感和韵味的感染力。尽管其文字有着多么重大的价值,却实难引起读者的兴趣,也不可能满足处于当今高节奏、高信息时代的年轻读者群的求知欲望和对新事物新形式的敏感度。书籍不仅给予读者一个接受和吸取知识的过程,并应得以自身智慧想像和扩张的机会。

◆我们的书籍出版业面临着世界最尖端的电子媒体冲击的时代,
在浓缩时空于一体,字、声、像兼具的CD多媒体的挑战来临之时,我们应改变以往出书的单一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开拓书籍形态的再生。宇宙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礼记》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天地交而万物通。中国的出版物与世界先进国家尚有一些距离,其中有经济原因或技术缘故,但根本问题还是要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意识,出版者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数字和利润,要为当今九十年代以至未来时代的读者着想,投身到创造和完善中国自身书籍形态的实践中去。

五、新设计论——艺术X工学:设计(平方)

◆书的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去设计信息(即各种门类学科的知识信息),使这些信息以某种引人注目、便于接受的形态展示给读者。这是设计者在制作一本书之前必须具备的设计思路。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近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是运用文字符号作为传达媒介的唯一手段,根据文字信息作出自己新的认识和解释,并尽可能以形象思维,以及用视觉信息的传达方式,朝从单向性写作行为发展到多向性的传播方式的方向发展。

◆何谓新设计论”?根据书籍的形态学,其包括外在观赏美和内在功能和谐美的综合。世界著名平面设计家被誉为日本书籍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先生为新设计论创立这样一个公式: 

◆这是用感性和理性来构筑视觉传达媒体的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方法,使设计达到其原构想定位的平方值、立方值以至达到多次方值的增值设计效果。

◆不言而喻,书籍设计作为艺术思维活动当然离不开感性创造过程,艺术感觉是灵感萌发的温床,是创作活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说绘画创作注重感性过程而体现一种混沌之美的话。那么设计则相对来说更侧重于理性过程去体现有条理的秩序之美。所以书籍设计者单凭感性的艺术感觉还不够,还要相应地运用人类工学概念去完善和补充,像一位建筑师那样去调动创造具有感染力的书籍形态的一切有效因素,来完成设计的增值工程。

六、书籍设计中诸要素的实际运作

◆书籍设计者在掌握信息内容以及进行理性的整理后,充分了解信息传达的手段一构成书籍形态的四要素(文字、图像、素材、色彩)的感性和悟性的把握,区别商品广告的瞬间形象刺激性和书籍文化传递与保存价值的品位性,进行有想像力的三次元以至四次元(3D 时间)的整体书籍形态的设计。下列图表阐述这一实际运作过程。通过诸要素的有机的富有层次节奏的复合融和,本来只具表达功能的诸要素在书籍设计家的指挥运筹下,达到外表与内在、形态与神态的完美统一,其凝聚成的表现力正是书籍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①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
a
内文、标题、跋、旁注、页码……的整体运筹
b
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细微感觉的运用
c
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及导向性

②一切可视图像的表达
a
插图、图表、照片、装饰图、记号、符号、暗号、饰纹空白……的合理运用
b
图像的多样化、个性化,图像表达的时空化
c
理论、数据等等不可视内容的视觉化表达

⑧色彩性格的准确运用
a
把握色彩的个性情感和表达内容的一致性
b
充分发挥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效应
c
把握色彩的度

④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
a
把握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经验感受
b
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性
c
纸张材料的多样化组合,对比统一


七、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铅字文化作为书的基本形态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除语言文字继续维持自身的作用外,视像的、听觉的、触感的、嗅觉的传播媒体接踵而来,当今的知识信息传递正冲破铅字文化独当一面的局面,我们的信息环境正在转变。

◆所谓胰岛素化学结构式的知识传播媒体,就是知识的横向、纵向、多向位的漫反射式的相互牵连和触类旁通。一本理想的书籍应以其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宜于读者接受以及新鲜感来吸引读者:无论是哪类学科门类的读物,都可使读书者得到超越本书的知识容量值,从阅读到体味,从感受到联想,书中的点、线、面,构成知性的智慧网。而我们目前的一些书籍形态基本上是几十年不变的千篇一律,老五号,27X26行,白纸黑字的排列模式,单一死板的叙述,无表情的粗简图解,无旁证博引的知识罗列;一句古诗古词不作译释,一件历史文物无以考证,一桩重大事件没有说明,一位名人无生辰介绍和形象出现,枯燥繁复的数字无概括易懂的图表显示;我们的百利·全书、词典、辞海,洋洋数十万、上百万文字的海洋,可怜几幅小图、几张简陋的图表,谈不上科学的编排,奇巧的构成,合理方便的检索,更谈不上全书的节奏感和韵味的感染力。尽管其文字有着多么重大的价值,却实难引起读者的兴趣,也不可能满足处于当今高节奏、高信息时代的年轻读者群的求知欲望和对新事物新形式的敏感度。书籍不仅给予读者一个接受和吸取知识的过程,并应得以自身智慧想像和扩张的机会。

◆我们的书籍出版业面临着世界最尖端的电子媒体冲击的时代,
在浓缩时空于一体,字、声、像兼具的CD多媒体的挑战来临之时,我们应改变以往出书的单一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开拓书籍形态的再生。宇宙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礼记》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天地交而万物通。中国的出版物与世界先进国家尚有一些距离,其中有经济原因或技术缘故,但根本问题还是要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意识,出版者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数字和利润,要为当今九十年代以至未来时代的读者着想,投身到创造和完善中国自身书籍形态的实践中去。

五、新设计论——艺术X工学:设计(平方)

◆书的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去设计信息(即各种门类学科的知识信息),使这些信息以某种引人注目、便于接受的形态展示给读者。这是设计者在制作一本书之前必须具备的设计思路。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近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是运用文字符号作为传达媒介的唯一手段,根据文字信息作出自己新的认识和解释,并尽可能以形象思维,以及用视觉信息的传达方式,朝从单向性写作行为发展到多向性的传播方式的方向发展。

◆何谓新设计论”?根据书籍的形态学,其包括外在观赏美和内在功能和谐美的综合。世界著名平面设计家被誉为日本书籍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先生为新设计论创立这样一个公式: 

◆这是用感性和理性来构筑视觉传达媒体的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方法,使设计达到其原构想定位的平方值、立方值以至达到多次方值的增值设计效果。

◆不言而喻,书籍设计作为艺术思维活动当然离不开感性创造过程,艺术感觉是灵感萌发的温床,是创作活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说绘画创作注重感性过程而体现一种混沌之美的话。那么设计则相对来说更侧重于理性过程去体现有条理的秩序之美。所以书籍设计者单凭感性的艺术感觉还不够,还要相应地运用人类工学概念去完善和补充,像一位建筑师那样去调动创造具有感染力的书籍形态的一切有效因素,来完成设计的增值工程。

六、书籍设计中诸要素的实际运作

◆书籍设计者在掌握信息内容以及进行理性的整理后,充分了解信息传达的手段一构成书籍形态的四要素(文字、图像、素材、色彩)的感性和悟性的把握,区别商品广告的瞬间形象刺激性和书籍文化传递与保存价值的品位性,进行有想像力的三次元以至四次元(3D 时间)的整体书籍形态的设计。下列图表阐述这一实际运作过程。通过诸要素的有机的富有层次节奏的复合融和,本来只具表达功能的诸要素在书籍设计家的指挥运筹下,达到外表与内在、形态与神态的完美统一,其凝聚成的表现力正是书籍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①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
a
内文、标题、跋、旁注、页码……的整体运筹
b
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细微感觉的运用
c
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及导向性

②一切可视图像的表达
a
插图、图表、照片、装饰图、记号、符号、暗号、饰纹空白……的合理运用
b
图像的多样化、个性化,图像表达的时空化
c
理论、数据等等不可视内容的视觉化表达

⑧色彩性格的准确运用
a
把握色彩的个性情感和表达内容的一致性
b
充分发挥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效应
c
把握色彩的度

④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
a
把握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经验感受
b
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性
c
纸张材料的多样化组合,对比统一


七、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书籍形态的理性把握
当我们发现一本平淡无味的读物,枯燥的文字罗列,无节奏变化的文体结构,千篇一律的字形版式,无文字以外的任何信息引伸……你会为其内在的单薄而感到不能满足,所以必须把握当代书籍形态的特征。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即读者易于发现的主体传达),可视性(为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可读性(便于读者阅读、检索的功能);要掌握信息传达的整理演化(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掌握信息的单纯化(传达给读者的正确感受主旋律),掌握信息的感观刺激传达(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总之,当代书籍形态设计的共同之处将是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法构筑成完美周密的又使读者不得不为之动心的系统工程。

②信息形态的整体结构
自古以来,文字是构筑信息形态的基本元素,至今仍然在书籍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已不是唯一的要素。书籍形态的整体构成就是文字、图像、图表、记号……包括一切可以调动的视觉形象的捕捉和运筹来传达文章内容的核心,其中进行形象思维的理性扩张力可以填补甚至超越文字表现力本身,而产生增值效应。近代社会的高度数据化,千变万化的信息数值、量值、时间值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柔软弹性的图表显示,使繁杂而又精确的数值形象化而一目了然,一幅图相当于一万字的信息量已成为可能。中国古本读物,欧洲中世纪的圣经手写本都曾正视文字传达和装饰图像有机组合的视觉表现功能。当造书者们在文字、图像等视觉形象中进行理性地整理遴选时,将其最能体现内容实质的基本成分抽象化、形式化、条理化、层次化,其结果是使信息知识具有了某种程度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值和流动诱导的表现力。

③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十工艺技术)
a
首先确立对书的认识——书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面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
b
书籍内容的时间空间构造意识——时空层次化、视线流的流动、诱导和渗透
c
书籍设计中尺度单位化的数学计算和不可视格子功能的标准化版式
d
发挥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潜在表现力
e
书籍五感(视、触、听、闻、味)的设计意识
f
书页划分的强弱对比、韵律化、条理化,书页积叠而(切口、书脊)的层次化表现力
g
书的整体设计的成本核算
h
书的印制方式的确定——向新技术挑战

八、书籍装帧设计的纯化和复合
近现代设计可以分为二种设计理念,一种是把内容的诸要素提炼、概括,以极单纯的抽象形式来表达主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收集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之用,其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其内容

本页相关链接: 平面设计宣传画册设计画册设计海报设计 包装设计手提袋设计封套设计折页设计台历设计 画册摄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