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粒轻灵的鹅卵石失衡地堆叠在一起,点燃香椎,烟雾便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一副“高山流水”的奇妙意境被立体展现。整件作品以烟代水、以石见山,呈现出一幅写意山水的画卷。
在有着日本建筑与工业造型设计界“教父”之称的黑川雅之眼里,他看到了追寻已久的“中国之美”。他更坚定与其设计者洛可可公司一道在国际设计领域树立起中国品牌, 而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在高山流水前驻足时,他看到了“设计之力”。他说,我们国家需要设计产业,让设计产业的强大创意渗透力促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创造强国转变……
洛可可仅仅是北京众多设计产业群体的一个,一大批设计企业、设计引领型制造企业正借力北京市科委启动的“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 得以迅猛发展。近年,北京市科委在抓科技创新的同时,重视科技对文化的支撑,设计成为重要手段。一方面设计作为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扶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速推进设计与文化产业、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让设计在北京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双轮驱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星”照亮中国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设计作为一种新生的产业力量迅速崛起并成为都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物质相对丰富、技术基本同质化的时代,‘赏心悦目’的设计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实惠。”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陈冬亮介绍道。
设计正在被世界各国企业视为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同时设立专门奖项用于奖励优秀的创新成果,在中国,红星奖就承担着这一责任。
红星奖在2006年诞生伊始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08年的红星奖开设的“北京奥运特别设计奖”尤其引人注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这一年作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2009年红星奖与德国红点奖签署合作协议,推荐中国优秀设计作品和红星奖获奖作品申报参评红点奖。
2011年,红星奖国际化和规模化进一步提升,来自中、美、法、荷、韩以及巴西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从千余家企业的5000多件产品遴选出200多件产品进行终评,更多的以设计集成科技、文化要素的创新产品获奖。未来,红星奖将向设计原创和设计产业化两端延伸。
红星奖6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设计壮大的缩影,它为中国确立了优秀设计的标准,让中国设计强势登上了世界舞台。
集成力量提升产业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东侧,坐落着颇负盛名的北京DRC基地——国内首个以“设计资源协作”为理念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自2005年建成以来,DRC已经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最专业、设施最完备的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洛可可便是在这里从一个不到10人的小公司发展到蜚声国内外。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建立DRC基地,就是要把设计的所有资源聚合在一起,实现共享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陈冬亮说。
随着基地的建成运营,一个涵盖了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设计资源协作所需元素的共性技术条件平台逐渐成熟。在此基础上,2010年国内第一家设计交易市场——“中国设计交易市场(CDM)”揭牌,计划聚集100家以上的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企业,为1000家以上企业提供交易服务,推动北京设计服务业收入大幅提升。
2011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中央设计区CDD概念,北京CDD创意港在大兴开发区落户。预计到2015年,这个基地将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在北京文博会上,海淀、东城、石景山、雍和园的设计基地一一亮相,而素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领跑经济主力的朝阳区更是一举推出3个设计产业基地。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基地,目的都是试图形成各类资源整合协作,集成力量进行发展创新,推动北京设计服务业的升级。
设计产业打造“北京模式”
设计由原来的工业环节延展融入商业、金融、管理、服务等各业态,由产品设计拓展到资源重构、布局规划等层次,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和整体性的发展策略。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2月,北京出台《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做出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部署。
目前,北京市拥有众多的设计院所和设计企业,已形成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优势行业。
北京以文化积淀为基础,结合科技创新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设计为支撑的“科技+文化”为核心的特征、具有首都特点的“北京模式”。设计产业作为北京建设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成为了落实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手段。
北京设计公司,画册设计,宣传册设计,企业画册设计:http://www.bj-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