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槛图》案例分析

两宋时期的山水、花鸟画盛行,人物画也取得新的成就。尤其是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前代相比,历史故事圈和风俗画题材更加广泛。画家通过对历史故事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有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落后,有的抒发了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些作品对封建叛逆者表示了同情和赞美。
    《折槛图》是宋代传世的一幅重要历史故事画。它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唐的《采薇图》等优秀作品一样,标志着宋代人物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汉代朱云折槛故事,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故事见于《汉书·朱云传》。汉成帝时,大臣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朱云说:“当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正主上的过失,下不能做有益于百姓黎民的事,皆为尸位素餐之辈,臣请赐尚方斩马剑,除杀按臣一人,使此辈知所戒惧。”成帝问:“谁也?”朱答道:“安昌侯张禹。”张禹乃成帝老师,甚得皇帝宠遇。成帝听后勃然大怒,斥朱云道:“你竟敢当众羞辱老师,罪死不赦”立即下令将朱云拖出斩首。朱云攀住殿槛,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竟把槛杆折断了,仍大声呼喊:“臣可以下从龙逢、比干游于九泉,心亦足矣,但不知汉朝江山会落得个何等下场!”此时,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下印缓,叩头殿下说:“朱云一向以敢于直言著称,如他说得对则不可诛,即使讲错,亦应宽容。”边说边叩头,直叩得头破血流。在辛庆忌的苦苦争辩下,成帝终有所悟,赦免了朱云。后来工匠要修复折断的殿槛时,成帝阻止,意要维持原状,以表彰耿直之臣。
    作品所表现的正是处于激烈冲突之中的成帝刘臂和这几个人物。虽然冲突是由朱云和张禹的对立、斗争诱发的,但因成帝对张禹的偏祖、包庇和朱云冒死苦谏,才使矛盾冲突达到高峰。画面上,朱云被两位武士强拽着,双手抱住殿槛,眼中喷射出倔强、激愤的光芒,神情刚正,面对着死亡毫不怯濡。而盛怒之下的成帝刘鹜,神情傲慢,眼带杀机,目光与朱云对峙着。站在成帝身边的按臣张禹也被刻划得人木三分:在他那双阴暗、萎缩而贪婪的目光中,微微透露出三分得意的神态;但又不敢正视直言怒斥他的朱云,在微微低俯与侧耳洞听之中,显露出他狡桧刁滑而又内心俱怯的窘态,出神人化地把一个卑哪鲤醒的灵魂与朱云的攘然正气作了鲜明对比。面背观众向成帝叩首的是谏臣辛庆忌,他的出现又预示着矛盾的发展可能要出现新的转机,为观众的思考与理解安排了一条新的线索。画面3组9个人物,相互呼应,紧密配合,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以最少的人物、最简单的道具和环境,清晰地说明了故事冲突双方人物和情节,主题鲜明,获得了极大的艺术表现力。
    古画论云:“写心惟难”。此画的最大成功在于细致人微地刻划出矛盾双方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面对着掌握生杀予夺绝对权威的至尊至高的皇帝,更突出了朱云人格的伟大和刚毅,在他们的对峙眼神之中,使读者如同听到他们内心情绪起伏的涛声。就连处在矛盾冲突之外的近侍宫女们的表情中,也流露出对朱云的关心、同情与赞许,使道义上的曲直是非,压倒了表面人数和势焰上的优势。
    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高度赞扬这幅作品,认为画中所表现的“朱云与力士挣扎部份,神情动态之妙,举吾国古今任何高手之任何画幅,俱难与之并论。”
    作品虽然取材于历史故事,但明显反映出作者意图在于表明宋代统治阶级的昏庸。画家一方面赞美了勇敢的性格和英雄人物,一方面也是在叙说人民的痛苦、人民的要求。

《折槛图》案例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标志网格制作法